美国和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刚达成暂缓协议,特朗普随即把矛头转向印度。7月29日中美会谈结束后一天,他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%的关税一鼎盈,并针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施加罚款。
这不是小打小闹。特朗普直言不讳,称印度不能继续对美国商品征收高关税,也不能再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武器。如果不听从,就等着税率上涨。印度方面,莫迪政府表示会研究影响,但坚持要公平贸易,不会轻易妥协。这场贸易摩擦来得突然,但早有苗头,毕竟特朗普一直强调美国优先,全球贸易格局被他搅得一团乱。
特朗普2024年大选胜出,2025年1月20日正式上任后,迅速将贸易保护主义推到极致。从4月开始,他就威胁对全球几十个国家征收高关税,声称这是为了纠正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。欧盟、日本、越南、菲律宾等国家陆续与美国签署协议,关税降到15%或20%,但印度一直未能谈拢。
一鼎盈
经过五轮谈判,美国要求印度大幅降低农业和乳制品的进口壁垒,而印度则坚守阵地,因为本土农民和产业十分脆弱。8月1日这个截止日期一到,特朗普兑现承诺,对印度下手了。相比欧盟的15%,印度的25%关税更高,还加上不明数额的罚款,这明显是重拳出击。
特朗普不允许印度继续对美国征收高关税。他在Truth Social上发帖抱怨,说印度的关税是全球最高的之一,有些品类甚至高达100%,这让美国产品难以进入市场。美国去年对印贸易逆差458亿美元,特朗普认为这是印度从美国口袋里捞钱。他强调,美国只能从别国赚钱,其他国家不能反过来薅美国羊毛。印度确实有保护主义传统,农业补贴和市场准入标准很严,尤其是乳制品和谷物,美国农场主眼馋印度14亿人口的大市场,却进不去。特朗普希望印度开放这些领域,否则就用关税逼宫。
另一个敏感问题是印度不能再买俄罗斯石油和武器。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美国领头西方制裁俄罗斯能源,但印度成了大赢家,从俄罗斯进口打折原油一鼎盈,转手获利。目前,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占总进口的35%,比战前翻了10倍,去年金额达560亿美元。这让俄罗斯资金链不断,美国的制裁成了笑话。
特朗普直指印度和中国是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,称这在延长乌克兰战争。他威胁的罚款就是“二级关税”,针对继续和俄罗斯交易的国家。印度不仅买油,还从俄罗斯购军备,这让特朗普更加恼火。他想用经济压力迫使俄罗斯接受停火条件,但印度坚持战略自主,没有打算停手。
印度为何不轻易让步?简单说,利益冲突太大。开放农业市场会导致美国廉价产品涌入,砸了印度数亿农民的饭碗,本土乳业和谷物产业直接崩盘。莫迪政府靠农民支持上台,这步棋走不起。即便妥协,特朗普也不会手软,欧盟配合后仍被加15%关税,印度估计下场更惨。
出口方面,印度纺织、制药和钢铁是主力,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17%。加25%关税后,成本大涨,企业利润缩水,股市已经应声下跌2%。能源方面,从俄罗斯买的油价低廉,支撑印度经济增长,转向美国或中东高价油,通胀立马上来,燃料成本推高一切。印度官员公开表示,不会因外部压力改变采购来源,继续多元化,但俄罗斯仍是支柱。
此事对全球影响不小。美国此举导致供应链混乱,一些企业考虑从印度转移到越南或印尼避险。发展中国家不满美国单边主义,印度开始拉拢巴西、南非,在多边论坛联合发声。特朗普的策略短期能收关税钱,减少逆差,但长期看,加剧全球经济碎片化。美国自身增长可能放缓,通胀上行,因为进口成本传导到消费者。印度经济增速已放缓至7%,现在更难,原油账单可能涨到130-140美元一桶,炼油利润摊薄。印度正探索从圭亚那、巴西和加拿大买油,但短期内难以补缺口。
特朗普的动机明确,刚与中国谈妥三个月暂停期,他就转火印度,想集中收拾。7月29日中美协议后,他心情不错,但马上发帖瞄准印度,说截止日期不延,8月1日准时开征。中国也被点名,但谈判继续,特朗普没下狠手,因为中美经济纠缠太深。印度处境尴尬,本想借美印关系抗衡中国,现在却成靶子。莫迪上台以来,推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,但贸易摩擦拖后腿。印度外交部声明,继续追求互惠协议,但拒绝单方面改变政策。这显示印度不愿当软柿子,坚持多极化世界,不受一国主导。
印度积极回应,启动应急计划,探索东南亚和非洲新市场。企业协会开会估算损失,纺织和制药可能丢几十亿美元订单。股市Sensex指数跌超2%,投资者抛售出口股。印度海关准备反制清单,对美国坚果和摩托车加税,但规模小,没有美国狠。国际媒体报道分化,欧洲国家理解印度处境,法国总统说需平衡全球规则。中国警告美国不要胁迫,捍卫能源主权。印度在联合国外围求支持,避免孤立。
特朗普继续施压,说如果印度不合作,关税还会涨。他的团队监控市场,准备进一步罚款,可能高达5%。但印度能源部长强调,从俄罗斯进口稳定全球价格,不会变。贸易战升级,美国商务部列出印度商品清单,包括信息技术服务。印度转向BRICS伙伴,深化合作,抵消损失。
长远看,这考验两国韧性。特朗普策略短期获益,但加剧外交挑战,他本届任期内可能面对更多反弹。莫迪巩固国内支持,继续领导到任期末。印度不会屈服,坚持自主外交,多元化能源和贸易。全球供应链调整,企业避险转移。特朗普想用关税结束俄乌冲突,但印度等国不买账,俄罗斯出口路径仍通畅。
这场摩擦不是孤立事件一鼎盈,而是特朗普全球贸易战的延续。他刚和中国缓和,就对印度开刀,暴露机会主义。印度莫迪不退让,显示新兴大国不愿被摆布。未来几个月,谈判可能重启,但分歧大,关税战短期难停。全球经济为此买单,通胀和增长压力增大。大家得看紧钱包,这事儿远没完。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